戴尔电脑公司
戴尔电脑公司是迈克尔·戴尔在其大学宿舍,凭借1000美元的创业资本和新颖的直销理念而创建的。当时的基本业务就是将电脑系统直接销售给客户[1]。戴尔至今一直担任着公司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是计算机行业中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截至本书出版前,该公司股东已同意将企业更名为戴尔股份有限公司,以便能够更好地体现该公司打造“更广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范围”的经营理念)。下面我们将戴尔公司的发展经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即1990~1994年、1995~1999年和2000~2002年。
1990~1994年(截至每年2月)
如图10-5中所示,在1990~1993年,戴尔公司表现出每股应计制利润的稳定增长。但在1992年和1993年,公司出现了防御型模式下的亏损。防御型利润表上的这一现象预期会引发戴尔公司来年即1994年出现应计制下的亏损。
图10-5 戴尔公司盈利质量图(1990~1994年)
图10-6显示,戴尔公司在1990~1991年还属于阶梯递增型盈利公司,但在1992年,公司业绩点已滑落至盈利能力图的右下象限,1993年公司业绩点依然停留在右下象限区域,然后于1994年转移到了盈利能力图的左上象限。
图10-6 戴尔公司盈利能力图(1990~1994年)
1995~1999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戴尔公司解决了早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如图10-7所示,公司无论是按照应计制,还是按照防御型或激进型利润表模式核算,都实现了利润的快速增长。
图10-7 戴尔公司盈利质量图(1994~1999年)
公司业绩点在1995年已重回盈利能力区域(即图形的右上象限,见图10-8)。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随后开始了新一轮阶梯式、大规模的增长。公司股票在华尔街的表现也同样印证了它的发展,股价从股票分割调整后的每股0.72美元增长到每股50美元。这意味着1994财年之初投资戴尔公司的1万美元,到1999财年末期将增值到69.2万美元。
图10-8 戴尔公司盈利能力图(1994~1999年)
2000~2002年
如图10-9所示,戴尔公司的每股应计制利润一直到2001年都保持着持续增长,但在2002年出现了滑坡。
不过,戴尔公司仍然维持着令人羡慕的阶梯式递增模式,只是从图10-10中可以发现,公司后期的经营业绩点出现了一些波动。
图10-9 戴尔公司盈利质量图(1998~2002年)
图10-10 戴尔公司盈利能力图(1998~2002年)
从思科公司和戴尔公司案例中学到的经验
从思科公司和戴尔公司的案例中,可以总结学习到两条适用于所有公司的经验教训。
首先,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盈利质量都会逐年产生变化。这主要是受到各种因素包括:新竞争对手的闯入、市场饱和程度、客户消费需求的改变以及关键人员的流失等影响所致。在戴尔公司的案例中,我们观察了它从1990~1991年的强盛,1992~1994年的失落以及1995年之后的再创辉煌。也就是说,一定要“持续关注你所投资的公司”。
其次,尽管那些阶梯递增型盈利公司通常都会为投资者带来大量的资本利得,但我们依然要密切关注企业价值的变化。据晨星公司统计,1999年中期,思科公司的股票市盈率为184倍。随着之后公司经营环境与经营条件的恶化,公司股价从每股80美元跌落到每股不足10美元。思科公司市价缩水4000亿美元的现实,直接导致对他进行股权投资的安然公司660亿美元的投资损失。这种连带影响就像小孩子玩游戏一般变化无常(不过思科公司目前仍处于持续经营状态)。在你投入大笔资金时,应该知道“即使是大型优质公司的股票,也完全可能股价表现不佳”。